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 “您贵姓?”“免贵姓……”这样的对话。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国的姓氏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更深层的含义。在公务员考试当中,就曾多次考查姓氏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对这一部分的掌握也是比较重要的。
按照现今的观念,姓、氏已经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期,姓、氏却是有明确区别的两个概念。首先,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群体就是氏族,在母系氏族当中,女性的地位要更高,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人们普遍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些氏族成员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为了把这些氏族区分开,每个氏族就会有一个专用的名称,而这个名称就是最早的姓。我国上古时期有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也都是女字旁或底,例如在先秦时期,夏朝的国姓是姒,周朝的国姓是姬,都是从母系氏族而来,可见在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地位举足轻重。姓除了具有代表部落,分辨祖先的重要意义之外,还被用来“别婚姻”。西周时期,确立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就是因为同姓必出于同一祖先,那无论是伦理还是生理各方面的考虑,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
如果说姓是一种氏族的标志,那么氏就是姓的分支。“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母系氏族时期,子女都随母姓,后来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转化为随父亲。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自己的姓以外,还会另外用一个称呼加以区分,这就是“氏”。古代氏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以封国为氏。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等,比如在牧野之战当中,帮助周武王打败商军,建立周朝的姜子牙,他的本名叫吕尚,其中姜为姓,吕为氏,尚是名,字子牙,就是因为他的先祖封地在吕,吕就是他的氏;二是以官职、爵位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氏等,他们的后代也都以这些官职为氏;三是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如姚,相传就是上古五帝之一舜的出生地,还有东方、西门、东门、东郭、南、百里、欧阳等;四是以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比如在成语庖丁解牛当中,丁是他的名,而庖代表的是他的职业,就是厨师,同时又是他的姓氏。
后来到秦汉时期,姓氏逐渐合而为一,直到我们的今天也是同样将姓氏合并而用。姓氏合并之后在应用上不再分男女,个人的称呼也都以“姓+名”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秦王“嬴政”,还有刺杀嬴政的“荆轲”,以及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姓+名”的称谓形式。
最后我们来看几个真题是如何对姓氏相关内容进行考查的:
【例1】今天人们经常以“姓氏笔画”为序来排名,其实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别的。一下关于“姓”“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姓”源于母系社会,“氏”源于父系社会
B.秦汉以后,出现姓名合一的倾向,姓和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
C.中国最早的氏,大都从“女”旁,如姬、姚、姜、嬴等
D.一般女子称“姓”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用来“明贵贱”
【答案】C
【解析】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我国上古时期有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也都是女字旁或底。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例2】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B.姬
C.元D.吴
【答案】B
【解析】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我国上古时期有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也都是女字旁或底。例如黄帝的姓氏为姬,是其中最古老的姓氏。因此本题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