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列哪一景观不是溶蚀作用形成的?
A.重庆武隆 B.甘肃张掖
C.四川九寨沟 D.桂林银子岩
6. 下列关于世界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流量最大的河都位于南美洲
B.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和最长的内流河都在欧洲
C.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湖泊
D.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和最深的淡水湖
7. 关于人体的消化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盲肠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是大肠的末端
B.十二指肠是小肠中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
C.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D.阑尾炎就是盲肠炎
8. 为了体验非洲之美,小王先去参观了桑给巴尔石头城,之后参观了狮身人面像,后来又去了哈桑二世清真寺。问小王依次游历了哪几个国家?
A.坦桑尼亚、埃及、摩洛哥 B.阿尔及利亚、埃及、苏丹
C.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D.利比亚、刚果、突尼斯
5.【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并选择错误项。第二步,溶蚀作用形成的景观主要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也就是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独有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大景观区。所以张掖不是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因此,选择B选项。
A项:重庆的武隆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武隆喀斯特被正式确定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项目和AAAAA级风景区。
C项: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孕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所以九寨沟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溶蚀作用形成的。
D项:银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银子岩溶洞贯穿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溶洞,洞内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6.【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之最,并选择错误项。第二步,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位于北美洲;最深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按照大洲分界来说,贝加尔湖是属于亚洲的,按照国家分界来说,贝加尔湖是属于俄罗斯的,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不属于北美洲。因此,选择D选项。
A项: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是亚马孙河,二者都位于南美洲。
B项: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都在欧洲。
C项: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位于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因此,“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的说法正确。
7.【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体肠道知识。第二步,十二指肠,是人体介于胃与空肠之间的一个器官,成人的十二指肠长度为20-625px,管径为4-125px,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盲肠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
C项: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主要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
D项:阑尾是回肠与盲肠交界处的一条蚯蚓状突起,有时会发炎,称为阑尾炎,老百姓称作“盲肠炎”。由于阑尾紧紧挨着盲肠,所以许多人把阑尾炎与盲肠炎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8.【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第二步,桑给巴尔石头城是现坦桑尼亚国斯瓦希里人建造的一座海滨商业城市。城中曲径幽深,有喧闹的集市和许多清真寺,还有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所以第一个国家是坦桑尼亚。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所以第二个国家是埃及。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该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所以第三个国家是摩洛哥。因此,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