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中叫“行当”。不同行当的演唱方法、表演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生(老生、小生、武生等)
1.老生
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京剧行话叫“髯口”。老生演唱用真声,唱腔上最为丰富。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代表:《伍子胥》中的伍子胥。
2.小生
青少年男子角色,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比较清秀、英俊。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小生分为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代表:《白蛇传》中的许仙。
3.武生
擅长武艺的角色。分成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着厚底靴,不但武功好,还要有大将风度;短打武生穿短衣裤,身手矫健敏捷,打起来漂亮。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代表:《长坂坡》中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