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华图

首页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白城华图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

白城华图 | 2021-05-08 21:06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能提出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是因为他的(  )高。

  A.言语智力

  B.视觉一空间智力

  C.逻辑一数学智力

  D.自知智力

  2、 学校教育中,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工作

  B.德育教育

  C.班级管理

  D.课外活动

  3、 一支白粉笔,无论是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的特性被称之为(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4、 班级内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说明这个班集体已经进入()

  A.形成期

  B.巩固期

  C.成熟期

  D.进步期

  5、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6、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7、一名学生认为只要上课听讲,课后做好作业就能取得好成绩。这属于班杜拉的学习期待中的(  )

  A.效能期待

  B.过程期待

  C.行为期待

  D.结果期待

  8、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9、 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想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0、 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利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1、 儿童的兴趣由直接转化为间接,与他们的(  )直接相联系。

  A.交往水平

  B.认识能力

  C.情感状态

  D.意志水平

  12、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个体社会化功能和(  )

  A.个体全面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主体化功能

  D.个体自然化功能

  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由(  )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14、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5、 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格式塔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 爬山法

  17、 教育机智

  18、

  19、 教育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什么心理现象?

  21、 简述小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22、 简述学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功能。

  23、 简述影响注意的分配的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 任何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认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认识教师的起点。试述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25、发现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你如何评价这种教学方法?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6、标准化的语文教学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一个题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又判错,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语言,竞变得比数学还精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看图写话”。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捉蝴蝶。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学的答案是“庄家丰收了”,老师就判错。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的人的思想。语文教学变得如此僵化和教条,语言和文学的“神”怎么能存在呢!

  结合所学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获取更多资料详情咨询-W13324369361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