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华图

首页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敦化华图

教师招聘备考技巧:幼儿想象的发展

敦化华图 | 2021-05-24 15:14

收藏

第三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大脑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实现想象。想象的两大特点是形象性与新颖性。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特定目韵、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如幼儿看见玩具听诊器,就想象自己成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看见香蕉,就拿起来当电话等。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而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梦完全不受意识的支配,所以皮亚杰称之为“无意识的象征”。做梦,是脑功能正常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工程师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

  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所构成的新事物的形象都是创造想象。它的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