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著名教育家(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 )。
A.师道尊严 B.唯我独尊
C.平等中的首席 D.跟随学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的需要
4.学生喜欢自然科学和数学,其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5.学生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6.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的状况
7.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人由下列哪种情绪所致?( )
A.热情 B.刺激
C.心境 D.冲动
8.李老师在学期课程设计时将相关的课程内容,按照其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则他采用的是( )的课程内容组织计划。
A.横向组织 B.纵向组织
C.直线式 D.螺旋式
9.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征?(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0.学生解完几何题后,能对自己的思维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此现象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认为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角色观。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控制”,对于学生的“权威”,不是一种机器式的或者外部强加的,这种教学的“控制”与“权威”是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种“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角色观,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假设。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场独立型认知方式。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故本题选A。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育的概念及任务。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故本题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类型。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所谓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ABD选项均不属于情绪的类型。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方式中,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故本题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其中,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划重点,选择了划线部分的内容作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类型。迈克卡(又译为麦基奇)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其中,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题干中,“对自己的思维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说明学生善于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属于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