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活动之一,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以及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礼仪、气质等方面的学习、体验和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二是教师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理论、原理的掌握,是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努力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把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准则。
(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在师德品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调节作用。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育的情感主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对同事的尊重和热情。
(三)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师德意志的修养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独立性;二是培育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果断性;三是锤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坚忍性;四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自制性。
(四)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决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也影响着师德水平和师德内化的程度。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深刻的师德认识、炽热的师德情感和顽强的师德意志的统一,是把师德认识转变为师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师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教师对职业道德理论上的认识、情感上的共鸣不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需要用实际的行动去诠释和履行,只有这样,教师所形成的道德意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在职业道德行为的整体中表现出一种稳定特征和一贯倾向,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师德品质。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途径★★★
(一)坚持知行合一
在师德修养中,教师要注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加强师德的理论学习,这不仅需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因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和发展师德知识,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其次,教师要注重师德的实践锻炼。加强师德修养关键在实践,它是检验师德修养的标准,是推动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锻炼需要教师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运用到职业实践活动中去,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本职工作,并在学习与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觉锻炼和自我改造。
(二)努力做到自省慎独
师德修养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对思想和行为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这样才有利于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有悖伦理道德,伤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事。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方法,“慎独”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更好地培养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光荣传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我的反省和监督;另一方面,对待他人的批评要认真听取、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对他人的意见置之不理,更不能心存怨念,影响工作。
(四)学习先进人物
师德修养的提高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特别是身边的优秀典型和榜样。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的优秀事迹虽然平凡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优秀的事迹都是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另外,学习的先进人物不一定局限于教师这一行业,教师还应该把眼光放远、放宽,学习其他各行各业的先锋楷模,他们的事迹鲜明生动,具有感染力,他们的思想可见可观,是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以道德优秀的榜样为参照,时刻激励自己、勉励自己,在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