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一个对策题,有时不假思索便文思如尿崩,一股脑的把材料里抄的和平常积累的内容怼到答题卡上,然后自信满满交卷,最后分数却难以描述。
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审题。
我们要知道,申论和面试一样,是一个问什么答什么的科目,不明白题目要求,往往就会答非所问。
以下题为例:
例题:假如你是政府部门的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 1 和 2 中反映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20 分)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 400 字。
乍一看题,似乎只要概括问题,然后提出对策就好,然而如果就按“问题+对策”这样的方式写上去,这道题的分数就很可怜了。怎样审题呢?
第一步:整理题干信息
题目首先给了我们一个“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再就是要求我们对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最后是提出对策与建议。
这时候我们要意识到,出题人给出的信息通常来讲是精确有效的,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无效信息。在此题中,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概括”和“归纳”要求上的不同,即:概括主要是提炼要点,而归纳则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所以这题在写出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
第二,此题后面要求提出的不单单是对策,而是对策与建议,那么对策与建议又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如下:
对策: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或办法,一般用来针对明确的问题进行提出和实施,是对未来性工作的设想。
建议:是由特定主体向他人提出,由他人实施或者自身协助他人实施的对策、措施或办法。
可以看出,由于执行主体的不同,对策和建议是有区别,而我们此时再联想起题干开头给我们的身份信息,就不难推断出在此题中,我们需要作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首先就政府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给其他在材料中出现的能解决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的主体提出建议。这样一来,这道题在开始看材料之前就定下了(问题分类+对策+建议)这样的模型,即使看材料时漏掉一两个要点,终究也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问题:自身方面:1.缺乏责任心与耐心,自身素质不高;2. 游离于农村与大城市之间,缺乏归属感,但又回不到农村;3.机会多,志向高远但选择迷茫,容易跳槽;外在方面:1.受到较高教育,对自由、尊严要求增加,但又得不到社会认同、关心、肯定。2.对新工人缺乏技能培训和创新激励,缺乏创新环境与机制,影响创造性的发挥;3.工作压抑,枯燥乏味,报酬低。
对策如下:1.完善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职业培训搭建法律框架与平台;2.加强对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给予企业税收政策优惠;3.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和工人的良好氛围;4.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杜绝非法用工行为。
建议企业:1.加强对新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科技素养,进行职业规划;2.自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适当提高工人薪资待遇水平;3.健全创新与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4.工会方面定期举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工人精神生活,增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