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时政热点

首页 > 时政热点

国考面试热点之反食品浪费法

吉林华图 | 2021-08-13 08:39

收藏

  【背景事件】

  央视新闻在微博中,针对“倒牛奶”事件指出:粉丝为给偶像刷票,扫瓶盖内二维码,只要瓶盖不要奶、成箱成箱地倒奶……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反食品浪费已有刚性的法律约束。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是“顶风作案”,应依法严惩;对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必须加强监管,不能放任其只顾产品销量、节目流量,罔顾法律和自身社会责任!

  澎湃新闻报道:【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南京一#面包店报废不好看的面包被约谈# 】面包做大了、做小了、做扁了,甚至当天卖不完的面包,统统都要扔掉,这看起来是从顾客出发的做法,却造成了严重的食品浪费。5月4日,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这家违规面包店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组织当事人进行行政约谈。记者了解到,这是《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南京向浪费食物的商家发出的第一份《责令改正通知书》,以及开展的首次约谈。

  【试题模拟】

  近日,江苏南京、福建厦门等地相继开出了针对食品浪费行为的责令改正文书。原因都是把没有变质,但当天没有卖掉或品相差的食物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背景分析

  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崇尚节约粮食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但当前我国的粮食浪费问题依然严重,甚至触目惊心,为制止浪费,引导人民树立节约粮食的正确观念,国家不久前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加大对企业及个人浪费粮食的法律约束力度,却有个别地方个别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对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例如有一些面包店把没有变质,但当天没有卖掉或品相差的食物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为制止和杜绝此类现象,江苏南京、福建厦门等地相继开出了针对食品浪费行为的责令改正文书,对此做法,我认为非常及时和有必要。

  二、意义分析

  (1)体现政府珍惜粮食、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理念。有关部门依法对浪费食物的典型企业进行惩治,出具责令整改的文书,引导企业珍惜食物,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又通过整治中的约谈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的思想教育,给企业改正错误的机会,体现了执法中的以人为本和执法的 “温度”。

  (2)约束商家行为,引导商家提升节约意识和守法意识。有关部门对商家进行既严格又有“温度”的执法,严格执法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最优化的执法效果,有利于引导商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日益重视珍惜粮食。

  (3)促进民众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观念。对一部分浪费粮食的商家进行依法处罚,也可以对其他民众产起到示作用,引导民众遵纪守法、节约粮食,特别是发挥法律法规这种“硬约束力”的威慑作用,对缺乏节约粮食意识的人来说,效果更好。

  (4)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通过行政执法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可以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社会尽快形成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若没有相关约束浪费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到有效构建,而做好节约粮食的工作,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对策分析

  (1)加大“反食品浪费法”的普法宣传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可联系媒体、餐饮企业及社区等,通过“三微一端”平台、线上短视频平台及线下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反食品浪费法》及相关违法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使广大民众,特别是餐饮行业工作者,切实了解国家反对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珍惜粮食的社会氛围。

  (2)严格落实,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相结合。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做好杜绝食物浪费的执法工作,特别是对群众反映问题严重、社会影响大的食物浪费问题,要严格追责、依法处置。执法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将严格执法和普法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标本兼治,久久为功。

  (3)商家要树立节约粮食的经营理念,推出“小份菜”等举措。餐饮企业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经营方式方式,节约粮食不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使餐饮企业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食物浪费,如推出“小份菜”、免费打包服务、点餐提醒及光盘激励等,这样的点滴举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4)全民守法,监督落实。广大民众也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崇尚节俭,抵制浪费,不大操大办,不搞“面子工程”,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身边出现的浪费粮食的行为,及时制止,或向国家有关部门反馈,积极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