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从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11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最高,达到5537.5元,2012年降到4592.5元,今年则进一步下降到3683.6元。
大学生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如今他们的期望月薪大幅下降,确实让人感到深思。笔者认为,大学生期望月薪下降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需要我们社会从多重角度思考。
首先,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而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内需不振,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当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也和国内一些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有关。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才造成了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
其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生活品质。从调查数据来看,今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已降至3600多元,这两年每年的降幅都在千元左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期望月薪不等于实际月薪。根据国内一些大学的调查显示,近两年70%的毕业生的实际月薪比这数字还低。的确,大学生的月薪应该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但是,在社会物价持续上涨的今天,三千元左右的月薪,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光是简单的一居室,房租就要千元左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显然难以让人乐观。
第三,公平就业环境的期待。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学生更加忧虑的是对一种公平就业环境的期待。比如,大学生最期待的岗位是考上公务员。因为这样的岗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有前途。但是频频出现的“萝卜招聘”、“火箭提升”,又让人们对就业环境的公平产生了质疑。调查数据显示,有两成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动用过身边的“关系”,认为自己曾因“关系”被别人“挤掉”的应届生比例也基本一致,约为2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显然会增加很多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所以,大学生期望月薪持续下降,不能仅仅理解为“大学生就业理念”的一种变化,也不是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简单映射和反映。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服务”的角色。一方面,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营造更公平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在鼓励大学生创业领域应该出台更多优惠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要“扶上马送一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形势的客观局面下,让大学生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