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华图

首页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蛟河华图

时政热点:传承红色精神-蛟河华图

蛟河华图 | 2021-12-07 09:28

收藏

【导读】华图吉林人事考试中心同步吉林华图教育发布
更多资讯请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lxy)
蛟河华图教育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32-67070123/67001236
 

“90后”的闫文彦是西柏坡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也是西柏坡本村人。大学毕业就来到纪念馆工作,至今已经8年了。

  西柏坡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每天来西柏坡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的工作就是将西柏坡精神讲解给每一位观众。”闫文彦说,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得知她当上了纪念馆的讲解员,父亲十分自豪。

 

  闫文彦的父亲叫闫青海,是西柏坡村的老党员,曾担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76岁的他,有过一段特别的经历。党中央当年在西柏坡办公时,3岁的闫青海得了重病,家里穷,看不起病,父母打算放弃。董必武夫妇发现后,把他送到中共中央机关医院救治。回忆起这段经历,闫青海心中充满感激,“共产党是我的恩人,是咱老百姓的亲人。”

  闫青海在柏坡湖上做起了观光旅游,开了西柏坡村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家大饭店。去年,闫青海开始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党课。闫青海说:“西柏坡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要把我知道的历史告诉更多的人。”

  传承红色精神,两代人接续奋斗。正是有了这种家庭氛围,闫文彦在工作中尤其注重如何把讲解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闫文彦在背诵讲解词的基础上,与观众进行沟通、交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通过穿插民谣、快板等形式将红色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作为青年人,要把西柏坡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人了解到西柏坡的红色文化、西柏坡精神,从中汲取营养,更加努力奋斗。”闫文彦告诉记者。

  如今,西柏坡村80多户人家中有50多户从事红色旅游,村集体年收入6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村民们带着这份红色基因,团结奋进,艰苦奋斗,正创造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