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进入六月份以来,更是创造了“史上最大跌幅”(将近40%),一时间,市场上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农村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陆续发声,呼吁市场要保持理性,客观看待当前猪肉价格的下跌趋势,稳住重要农产品供应基本盘。猪肉价格的忽高忽低,大起大落,也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
【提出观点】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的高低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稳定好猪肉价格,保障猪肉供应链安全,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考验政府管理服务能力的“试金石”。
【原因及问题分析】
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生猪市场供应量充足甚至供大于求。这两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相关政策后期效应开始显现,生猪生产企业的产能逐渐恢复。再加上我国疫情防控的较好,经济的强势复苏,消费潜能的释放,这都刺激了生猪产量,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供过于求,按照市场规律,价格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下跌。
2、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猪肉有了更多替代品。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餐桌上肉类供应种类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牛肉羊肉海鲜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季节性因素导致市场需求下降。进入夏季,人们的饮食和冬季呈现出较大差别,而我们最大的猪肉消费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这也导致市场需求下跌。需求小而供给量大,价格的下跌也是情理之中。
猪肉价格走势犹如“过山车”般的惊险刺激,也反映出两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市场信息不对称。当市场需求大的时候,养殖户一窝蜂盲目跟进,但是这种基于全国或者某一区域内的市场供需信息,对于普通养殖户来说很难精准把握,养殖风险也会增大。
2、预警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在落实国家关于生猪生产风险防控政策的时候,并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导致风险来临的时候缺乏及时提醒和制度兜底。
【危害分析】
降低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猪肉价格出现过大跌幅,养殖户必然会减少投入,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2、造成新的市场供应短缺。按照经济学规律来说,生猪市场供应短缺,未来有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从而增加民众的经济负担。
3、危及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不利于“六保六稳”目标的实现。
【提出对策】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猪肉供应安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储备猪肉蓄水池的作用,从而平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设生猪生产市场信息共享数据库,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盲目养殖问题。
3、严控中间商赚“差价”。各级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压实主体责任,对于猪肉流通环节存在的“层层加价”行为要纳入监管视野,严厉打击囤货、哄抬价格等行为,避免“肉贵伤民、肉贱伤农”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