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自2019年爆发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到现在2021年的即将结束,整整两年。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已经成为近几年最大的“新天鹅”事件,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收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中小微企业遭受重创……电影撤档,餐饮服务行业停业,各类企业也面临生存寒冬,“蝴蝶效应”在全社会蔓延。其中每每哪个地方有疫情反弹,反应最强烈的当属普通民众,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立刻引爆全网,双黄连口服液被全国哄抢由此,上演了一幕疯狂采购双黄连的大型群体剧。;西安疫情蔓延,菜场商超风卷残云般瞬间清空……
【试题模拟】
前有板蓝根,后有双黄连,今有全民抢菜,疫情时代哄抢事件频发。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一、表明对“全民哄抢”持否定态度
如今处于后疫情时代,对于各地偶发新冠疫情的情况,各地政府在当前形势下,防疫常态化已经逐步落实,民众的心理也不像刚开始那样脆弱。按客观情况,民众在局部疫情爆发时且不论“波澜不惊”,起码哄抢物资事件不应如此高频出现,该事件本质反映了对于突发疫情时还存在制度上和落实上等诸多弊病,值得深思。
二、阐述“全民哄抢”带来的影响
(1)人员高度密集,反而加大了传播风险,不利于疫情防控。当哄抢物资的情况发生时其实也侧面反映了该地已经存在较多确诊,需要大家集中居家的情况,此时众多民众涌向大型菜场商超,人员密度过大,且大家情绪激动急于哄抢物资反而会增加暴露风险,
(2)导致正常物资供应受损,大量囤积产生浪费。其实正常家庭的物资一般是能够维持二至三天的正常生活,很多民众因自身的焦虑心理作祟,生怕“弹尽粮绝”,会进行大量的囤积。必要的囤积当然无可厚非,但过分的哄抢一方面会导致真正需要少量物资的人无东西可买,一方面囤积过量会导致物资的浪费,例如生鲜蔬菜等难以长久保存的食品会快速腐败,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哄抢事件常会产生涟漪效应,易引起群体焦虑和恐慌。个体事件能够较为容易解决,但当发酵成群体问题往往会难以处理,较为棘手。哄抢问题会引发全民焦虑,这个焦虑可能就不仅仅是哄抢不到物资本身,而是演变成对所在地区安全和自身健康的焦虑上,从而会产生一些不稳定事件,例如,疫情防控中会有一些违规出门采购物资,被防疫人员劝阻发生冲突的事件。其实就是群众恐慌焦虑导致的结果。
三、分析出现“全民哄抢”的多方面原因
(1)民众的焦虑心理和不理性是直接原因。民众是最直接的,当产生了不确定因素时,大家首先反应当是规避和解决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方面为了保证自身的物资需要,另一方面因为在疫情19年初期爆发时,一度全国物资短缺,食品用品因为人员和运输的限制很难获取,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大家才会在疫情突然爆发时哄抢物资。
(2)商家囤积居奇,疫情当中哄抬物价,形成“卖方市场”。个别商家利欲熏心,会在疫情爆发初期大家囤积物资,好在后期高价卖出。
(3)自媒体公众号等媒体流量为王,盲目渲染,“煽风点火”。无良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疯狂炒作负面新闻,渲染夸大事件事件,煽动群众焦虑情绪,也为哄抢物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政府在物资供应链保障不及时,政策制定迟滞,落实不到位。政府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往往具有缓慢性和滞后性,在政策的出台和群众等待的空档期,往往是哄抢现象的高发期,群众的诉求无政策解决和指引,只能靠自己最直接的抢菜的方式满足。而且政策出台之后往往还需要不断优化调整,个别地区的情况也不能全部解决。
四、制定合理的对策
(1)民众应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盲目跟风。体应保持冷静和理性,虽不能全面掌握信息,也应通过宏观和多渠道的分析作出客观的判断,不信谣,不要盲目被无良媒体带节奏,做好个人防护,不为社会添乱。信息的获取要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站,不要捕风捉雨,信谣传谣,虽然个人的力量不能影响整个社会,但可以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
(2)媒体应科学求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媒体平台也应切实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在进行新闻的发布时,应本着科学严谨,对社会大众负责的态度,经过科学的论断和求证之后再进行发布,做好信息的引导传播作用。特别是官方媒体更是应该及时发声,及时将实情告知群众,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保证群众及时获知物资的储备情况,价格情况和购买方式等,打消群众顾虑。
(3)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有关部门应该及时走访探查,对于过分溢价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不能轻轻了之,稳定生活物资价格。开通监督举报渠道,例如公众号,小程序,热线等,发动群众力量,发现一处查处一处,让无良商家无处遁形。
(4)政府应有疫情防控的预警方案,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对于偶发的疫情,政府应做好常态化防控方案,以用来应对突发情况。缩短政策出台的间隔期,高效进行各项生活物资的调控,将哄抢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在问题出现也要第一时间对民众作出回应,稳定民心,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