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作为申论考试重点和难点题目,近几年考察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而且在历年考题中的要求中出现了分析透彻,那么对于分析透彻应该如何加工要点,通过这两道题目进行具体说明。
分析透彻,是对学生大纲能力的彻查:横纵向分析材料内容;横向分析比如常用的主体、范围、层面进行分析;纵向分析比如时间分析、原因、问题、影响、做法等要素分析以及现在对于事件的概括提炼,那么接下来围绕题目的部分内容进行展开说明。
典型例题:
(一)题干内容:“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2021国考申论】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二)材料内容:部分节选
【1】“曹团长今天下午又要来教戏了。”消息一大早就在新民县刘村传开了,刘桂英放下碗筷,稍作收拾,来到村头大舞台,争分夺秒练习,等待老师前来指点。(引出话题:刘村,刘桂英案例)
【2】40多岁的刘桂英,从小跟着家人听戏,一不留神,从“粉丝”变成了“戏痴”。在过去,刘桂英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名家唱段了。最让她开心的是,这些名角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刘桂英案例介绍:过去跑到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戏,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
【3】“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一批不走的农民剧团。”新民县花鼓戏团团长曹文君说。(过去的问题:看戏不易,演几场就走,群众“不解渴”指的是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做法1: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农民剧团)
【4】刘桂英不出村就能得到名师指点,得益于新民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虽然仅新民县花鼓戏团每年就到乡下演出100多场,但要让戏曲在乡村扎下根,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自娱自乐”。因此,除了政府出钱、群众看戏之外,新民县还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乡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给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做法1-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结对子、育骨干”,通过多种形式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提高其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效果:让戏曲扎下根。)
【5】农民演、农民看。人称“戏窝”的刘村已经这么唱了4年,现在唱上了瘾。刘村农民花鼓戏团的演员也逐年增加,从3人到5人,最后发展到30人。(成绩:农民剧团发展壮大)
【11】“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张学敏说,“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解释种戏: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结论:只有遵循戏曲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回归民间、群众,戏曲才能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三)分析材料:一是注重关注话题的出处段落。有话题出处的优先看话题出处段落,联系上下文可以更好的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在句子后半部分出现观点性的表达,那么我们可以着重去进行关注。要让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遵循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二是注重把握材料逻辑。整篇材料是分总结构。回归到材料中,对材料逐段进行梳理,由于材料篇幅较长要注意划分段落层次,遵循材料逻辑的基础之上去进行要点的划分,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材料的,按照行文逻辑进行逐层分析才能将其分析更加透彻,符合题意。三是把握好分析的技巧。材料大多以案例型材料进行呈现,所谓的纵向分析即在本道题目中找到不同的主体要素进行划分,属于相同层面的要点进行合并;所谓的横向分析,即按照案例型材料的阅读方法,把琐碎的案例进行剖析,提取出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等相关要素,围绕题干的作答对象提取相关要点即可。
(四)技巧总结:对于综合分析题目而言着重关注题干作答对象中的抽象词汇,或者是标记引号的话语,回到材料中着重去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按照多角度、多维度、全面思考问题,确保不遗漏相关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