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量关系中,总结多年的考题发现,很多题目根据题目的条件关系会列出A=B×C的形式或者题目未给定明确数值,这个时候呢,我们优先考虑用赋值法去解决。
要用到赋值法,首先要知道使用赋值法的条件:
(一)A=B×C
只给定其中一个量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赋值法
推论: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可以根据公式列出A=B×C的形式,并且给定其中一个量的时候,优先考虑赋值法。
例题:某综合超市支付了一次货款,其中货款的一半用于购进每斤9元的日常水果,剩下一半用于购买每斤15元的日常小零食,问日常水果和日常小零食的平均价格为每斤多少元:
A.11 B.11.5
C.11.25 D.12.25
解析:问的是平均价格,平均价格=,在这里题目还涉及到一半货款,一半货款=单价×数量(斤数)符合A=B×C的形式,用赋值法,具体赋给谁呢?,在这我们一般赋值不变量,贷款的总额是不变的,所以一半的货款属于不变量,赋给谁知道了,那赋值多少呢?我们看到一半的货款既是9元的倍数,又是15的倍数,通常赋值它为最小公倍数为45,一半是45,总的是90,那日常水果的斤数所以选择B选项。
未给定明确数值
若题目当中整个没有给定明确数值,只给了一些百分数,比例,分数或者倍数的时候,优先考虑赋值法
例题:某手套编织厂引进一批新型机器,使用新机器后,原材料成本降低了40%,单位机器成本上涨了50%,所需要的机器数降低为原来的一半。使用新机器前,总机器成本为原材料成本的4倍,则使用新机器后总机器成本为原材料成本的()倍
A.3 B.4
C.5 D.6
解析:读完题目后未给出明确数值,考虑赋值法,赋给谁呢?看到40%,为了好计算设引进前成本为100,则引进后为100×(1-40%)=60,题目问的是,总的机器成本=每个机器成本×机器数量,引进前同时又是原材料成本的4倍,机器数量前后差两倍,那就不妨设引进前的数量为2,引进前为1,则每个机器成本为200,则,所以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