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至,天气逐渐转热。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城市的超市、便利店,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开始占据冷柜,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越来越难找到。“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因为你很可能吃不起。”网络上流传的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雪糕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原材料涨价。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雪糕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不少品牌还追求纯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级,成本也随之推高。不仅是传统雪糕品牌纷纷推出高端线,有很多新品牌瞄准雪糕的网红属性,打造新产品、迅速抢滩市场,更与茶饮、餐饮、白酒,乃至影视、出版等行业,玩起跨界和联名。比如,大家熟悉的故宫“脊兽”雪糕、西安“兵马俑”雪糕、武汉“黄鹤楼”雪糕等文创雪糕,曾一度风靡市场。或口味新奇,或造型别致,或采用植物基酶解等创新工艺,在品牌溢价等因素加持下,各种雪糕推陈出新,卖价“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雪糕涨价,体现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健康化、高端化、趣味化、美观化等雪糕消费新风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雪糕作为童年记忆中物美价廉的消暑食品,如今已不再是夏天专属,成了四季常备的休闲零食。而吃雪糕发微博、晒朋友圈容易被点赞,也使得雪糕不再是冷饮的替代品,而是具备一定的社交附加值,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的“享受型食品”。可以说,大众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的变化,为雪糕产业发展划出了更精细的市场赛道。
不过,雪糕卖上高价,并不代表品质无忧。无论是“双黄蛋”雪糕抽检大肠杆菌超标,还是用“特级红提”“不加一滴水”等标语构成虚假宣传,知名雪糕品牌频频翻车,不仅引发消费者担忧,也有损企业信誉。食品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口味是核心竞争力。两者皆失,营销做得再好,网红爆款也会很快过气。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更多,消费喜好也一直在发生变化,雪糕生产商只有练好内功,确保产品健康安全、品质过硬,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预计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从人均年消费量来看,仍有较大上涨空间。这意味着,食品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加大雪糕的创新研发力度,多出精品留住回头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育品牌形象,不能仅靠各种花式营销来提升短期关注度。只要产品贵有所值,相信消费者自然愿意购买,也更容易形成消费黏性。
其实,不管是好吃便宜、外观质朴的老式冰棍,还是口味独特、造型别致的高价雪糕,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总归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们选择雪糕最看重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有没有让舌尖和心头都感到冰爽的独特风味,来留存对生活的美好记忆。从这个角度看,雪糕的消费升级,不仅仅是价格的升高,更多的还是消费结构和品质的优化。努力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把网红产品打造成长红品牌,才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