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华图

首页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松原华图

行测言语理解题指导:片段阅读之问句妙用

吉林华图 | 2022-07-14 10:49

收藏

  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言语理解这一专项一直被大家戏称为玄学,对于篇幅较长的片段阅读来说更是如此,层层分析下来却难解作者真正的意图。其实,在考试中部分题目作者已经通过问答的形式将他的意图告诉我们,今天就通过问句的两种常见形式——设问句、反问句,为大家揭开这类题目的神秘面纱。

  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在文段中,以此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在引导读者思考的同时也把答案告诉给读者,那么答案也就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例1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人均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难度。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只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水平时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不能等到中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才建立

  B.中国尚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

  C.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难度

  D.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A。文段首先通过中西方比较提出问题“中国是否只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水平时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接着通过“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中国不能等到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时才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故本题答案为A。B项不能由文段推出。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D项为作者否定的观点。

  反问句

  反问句是借助疑问句的形式来传递确定的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那么在片段阅读中反问句也有这种作用,作者通过反问的形式来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意图。

  例2

  古语云:“疾风知劲草。”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那么,换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顺意的环境很难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B.关键时刻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强者

  C.日常工作照样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D.平淡的生活也能了解一个人的品格

  【解析】C。文段首先引用古文阐述了一种观点“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接着用反问句强烈地质疑了前面的观点,也就是肯定“顺风顺水的环境也可以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的观点。

  A项与反问句表达的观点相左,排除;B项为被反问句质疑的观点,即文段中引出论点的部分,没有抓住文段重点,排除;比较C、D两项,C项的“考验”比D项的“了解”更贴近文段中的“试炼”,而原文中“意志”也是放在“品格”之前的表达,C更符合本文表达的观点。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发现不同的问句类型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因此掌握好设问句和反问句,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快速地分析出正确答案。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