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难度大,类型多,要素广。特别是一些解释句子的综合分析,句子往往晦涩难懂,其含义无法通过字面理解准确,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即便写出了一些要素,往往逻辑错乱,这样不可能到得高分。此文通过“三步走”(即词句释义+多角度分析要素+总结评价)带你掌握综合分析题的高分技巧。
一、词句释义。当我们对一句话进行解释时,通常需要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考生只需准确、透彻的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再带入句子逻辑,就可以解释准确这句话。我们通常使用就近原则,即在句子的附近位置找解释,一般有专家、权威观点和总结句,这时候需要我们重点去读、去理解。如果就近位置没有,则需要我们结合句子的上下文进行总结。
二、多角度分析。综合分析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要素”这一步没有做好,因为句子含义比较模糊,回答的内容不清晰,作答要素也相对较多,致使同学们难以针对性作答,那么我们看一下到底怎么答好相关要素呢?
给我们一个句子,我们不能只下定义、做解释,还要琢磨命题人为什么让我们分析这个句子,这个句子中包含哪些内容,说明哪些问题等,把围绕着句子的相关要素(原因、问题、意义、危害、对策等)想清楚。当然,根据题目的不同,每个题目中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写,可以利用一个小技巧:感情色彩分析法,以此预判答题的侧重点。方法就是,如果句子的感情色彩是积极的,侧重于答意义,如“我们坐在这个动态空间,可以追忆过去,思考未来”,此句感情色彩积极,重点分析“动态空间”的意义价值;如果是消极的,侧重于答问题、危害、原因等,如“中国教育技术层面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此句感情色彩消极,重点分析中国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产生的危害即原因;如果句子中涉及的感情色彩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通常答案也会包含两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的考试中,句子解释题呈现出一种新的命题特征,即与材料相对应的答案中,要素的多样化趋向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分析相关要素中的重点内容往往围绕题干句子中的某个短句的含义及其表现展开。这样的话,所分析的内容往往就只有单一要素,而不是按照传统上分析的原因、意义、问题、危害、对策展开,如“村里的发展,既要摘掉‘穷帽子’,又要改变‘老样子’,还要留住‘好根子’”,这句话需要从“穷帽子、老样子、好根子”三个层面分别分析其对应的表现即可,不需要考虑原因、问题等传统要素。这要求我们引起重视,要对题干句子在材料中所对应的内容进行分层整理,而不是一味追求要素的多样。
三、总结评价。当我们做完前两步之后,还需要简单进行总结评价,主要是指对策,此时如果材料中有,则需要进行书写;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给出对策,则需要掌握推导的方法,比如利用问题简单推导出对策即可;有些题目并无对策,或释义+分析的部分已经能够充分解释句子,并不需要做相关总结时,不用强加对策。甚至一般来说对策的分值不太高,根据格子来书写,不需要在对策上花费过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