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事业单位试题资料

首页 > 吉林金融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北京中轴线”考点汇总

华图教育 | 2024-11-29 14:17

收藏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经典。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称颂北京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产生与发展历史 形成于元代,在营建大都城时首先选择中轴线的基点。根据史籍记载,元大都设计时在宫殿北边设有中心台,在南城门外选定了一棵树,依这两点确定出中轴线。元大都中轴线与明清北京中轴线有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元明易代之后,元代宫殿纷纷被拆,城市中轴线也就一同隐去。
明北京城于1406年开工,1420年落成。历时14年建设,一座有着更为壮观的“帝王之轴”的显赫都城,成为国家新的“心脏”。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进一步完善了中轴线的文化主题。 首先在景山山顶和山前、山后加以精心营造,进一步强化了景山作为整个北京城的镇山功能,成为清朝在中轴线上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北京中轴线的最后定型并达到全盛面貌是在清朝中期,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对中轴线的恢复与建设,为清代中轴线的辉煌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京中轴线“五段” (从南向北,每一段约有1500米) 第一段由永定门至天桥,是较为肃穆的郊坛区。主题是生态。
第二段由天桥至正阳门,为中轴线上最为热闹的部分,即今前门大街商业区;五牌楼与正阳门作为该段的一个小高潮,揭开进入内城的序幕。主题是经济。
第三段由正阳门至午门,为宫廷前区。主题是政治。
第四段是整个轴线的高潮部分——宫廷区,由午门至景山,紫禁城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核心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主题是文化。
最后一段是中轴线的尾声部分,由景山北门到钟楼,这一带分布着商铺、民居和什刹海。主题是社会。

  北京著名史地学者朱祖希先生曾形象地比喻:“北京城就像一中山装,脑袋是太和殿,第一个纽扣是端门,第二个纽扣是午门,第三个纽扣是天安门,第四个纽扣是前门,第五个纽扣是永定门,两个大口袋是天坛、先农坛,上面两个口袋是太庙、社稷坛。”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构成要素 简介
钟鼓楼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 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 钟鼓楼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北京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
万宁桥 又称海子桥、后门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为木构筑,后改为石筑,2000年12月重修后恢复万宁桥原名。 万宁桥为单孔拱券桥,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桥西存有四只镇水兽(上、下各两只),桥东存两只,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桥西设澄清上闸。万宁桥在元大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特殊作用,对保障元大都城的供给至关重要,是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
景山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公园内,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景山曾是清帝后祭祖追思的重要场所,保存着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绮望楼等古迹文物,散发着浓厚的根祖气息,是传承和发扬中华孝道文化的胜地。
故宫 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故宫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端门 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之间,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 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长达两华里。
天安门 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 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形成现之形制。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金水桥 金水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分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7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
太庙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
社稷坛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位于天安门以南,正阳门以北。 在广场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两座纪念性建筑,在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两座公共建筑。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尊重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以中为尊的规划格局,丰富与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的景观秩序,强调了北京中轴线在城市规划中的统领地位。
正阳门 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现存城楼与箭楼。
天坛 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
先农坛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北京城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
永定门 永定门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桥北,也是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 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相继拆除。 2004年,北京市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对永定门的测绘资料,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

  【试题演练】

  【例1】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北京中轴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东西,始建于14世纪,形成于16世纪

  B.“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C.“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D.“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由15个遗产要素构成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A项错误,当选。

  B项:“北京中轴线”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B项正确,排除。

  C项:“北京中轴线”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C项正确,排除。

  D项:“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A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