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备考技巧

首页 > 吉林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速记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著作100条

吉林华图 | 2021-02-01 15:02

收藏

  1.孟子(内发论)主张性本善,其思想表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首次将“教”和“育”合并在一起使用。

  2.沛西•能(英)和利托尔诺(法)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3.孟禄主张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凯洛夫主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他的著作《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5.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到《论语》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第一个提出“庶富教”。

  6.墨翟主张“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和实用技术;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亲知、闻知、说知”;与儒家并称显学。

  7.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

  8.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又叫问答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

  9.柏拉图(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主张内发论,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代表作为《理想国》。

  10.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代表作《政治学》。

  11.董仲舒(遗传决定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性三品说。

  12.昆体良提出学习过程三阶段论:模仿、理论、练习,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3培根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14.夸美纽斯(学科课程)提出“泛智教育”,教育遵循自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其著作《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作“教育学之父”。

  15.康德最早在大学(1776,德国柯尼斯堡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教育目的是伦理本位论,其代表作是《康德论教育》。

  16.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作为《爱弥儿》。

  17.洛克(形式教育、外铄论)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教育万能论,其代表作为《教育漫画》。

  18.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最早倡导“教育心理学化”,最早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主张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其代表作为《林哈德与葛笃德》。

  19.赫尔巴特(实质教育、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传统教育三中心,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20.梅伊曼、拉伊坚持科学主义实证研究,把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实验、统计方法引入到教育学,代表作《实验教育学》。

  21.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进步教育)提出现代教育三中心,“四个即”,五步教学法,主张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目的)以及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22.克伯屈提出设计教学法(教学组织形式)。

  23.鲍尔斯、金帝斯、布厄迪尔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

  24.斯宾塞(学科课程、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实质教育)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目的),代表作《教育论》。

  25.马卡连柯主张平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倡导“严格要求学生与热爱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代表作《教育诗》。

  26.赞科夫提倡“发展性教学”的一般发展理论,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五大教学原则,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27.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代表作《教育过程》。

  28.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29.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其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30.杨贤江(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1.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五育”教育,教育独立思想,推进北大改革实践。

  32.晏阳初(平民教育之父)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33.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验)主张乡村教育。

  34.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父)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5.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提出“活教育”思想体系。

  36.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37.涂尔干(社会学之父)、孔德、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

  38.帕克(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即是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39.爱伦·凯(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本质强调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40.马斯洛(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41.罗杰斯(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提出教学的“非指导模式”,“学生为中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42.福禄贝尔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43.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了“南洋公学”,其中师范院是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44.福勒和布朗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45.费斯勒提出教师生涯循环:(1)职前教育(2)引导阶段(3)能力建立阶段(4)热心成长阶段(5)生涯挫败阶段(6)稳定和停滞阶段(7)生涯低落阶段(8)生涯退出阶段。

  46.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1929)是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

  47.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48.布拉梅尔德、弗莱雷是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49.泰勒提出“泰勒原理”,课程的目标设计模式和目标评价模式,被称为现代课程之父。

  50.斯腾豪斯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

  51.斯克里文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52.勒温将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53.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54.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

  55.特朗普创立“特朗普制”,又叫“灵活的课程表”,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个人作业结合在一起的。

  

  1.柏拉图(内发论)认为“观念先于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2.威尔逊(内发论)提出基因复制。

  3.格赛尔(内发论)提出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

  4.霍尔(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5.高尔登(内发论)主张优生学,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6.荀子(外铄论)主张性恶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7.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8.弗洛伊德(内发论)主张性本能,(遗忘)动机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9.华生(外铄论)主张环境决定论。

  10.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

  11.乌申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推崇直观性教学原则。

  12.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德育认知模式)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到自律)。

  13.科尔伯格(德育认知模式)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14.班杜拉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理论)。

  15.巴普洛夫提出记忆痕迹衰退说,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6.詹金斯、达伦巴希主张(遗忘)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7.奥苏泊尔主张(遗忘)同化说,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倡导“先行组织者”,成就动机分类(认知/自我提高/附属内驱力。)

  1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19.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论(共分为7种智力,是新课改评价体系的依据)。

  20.桑代克(行为主义流派)提出尝试错误说学习理论,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其著作《教育心理学》(1903)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1.房东岳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译)是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同名著作,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2.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国人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3.劳伦兹的小鸭印随(印刻)实验,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

  24.维果斯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

  25.埃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

  26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可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27.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是当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

  28.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

  29.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论。

  30.瑟斯顿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31.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

  32.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对于问题分类,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

  33.冯忠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34.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智慧技能、认知策论、态度和动作技能),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分为八阶段)。

  35.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提倡“程序教学”,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36.苛勒(格式塔学派)提出完形—顿悟说,关系转化说(迁移理论)。

  37.托尔曼提出认知地图论。

  38.邓克尔提出功能固着。

  39.韦纳提出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40.沃尔夫提出形式训练说(是关于迁移最早的理论)。

  41.伍德沃斯提出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迁移理论)。

  42.贾德是经验类化说代表人(迁移理论),进行了水下打靶实验。

  43.安德森根据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提出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联结、自动化)和产生式迁移理论。

  44.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理论,高的成就需要与成功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

  45.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