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自由、均衡地发展,而不是仅仅注重特长。题干说法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错误的认识。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历史发展中,两者是对立统一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只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经典必做】
一、单选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政治素质,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题干中的观点的意思是教育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反映了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着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开展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A、C选项出自《学记》强调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B选项“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意思是:做官的学习道理,会爱护众人;百姓学习道理,更容易服从政令。这也是社会本位论的主张。D选项是裴斯泰洛齐的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课程目标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以后,在身心各方面所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我国课程目标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变化。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的相关知识。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由社会的需要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基本观点有:(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本位论的认识。文化本位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的主张,以李特、斯普朗格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强调教育目的要围绕文化来展开,用文化来统一教育、社会、人三者间的关系,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动自觉地追求理想价值,创新文化。A选项全面发展教育论是对人性的完美追求。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但是不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10.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育方法的选择依据。题干中杨老师会根据课堂上期望的目标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说明教育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教育者的目的。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理论。将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化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历史先哲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依赖的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由空想变为科学。
1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题干中的“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体现了素质教育不是为了选拔人才,只面对“精英”的教育,而是面对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即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点。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教育目的不仅指引着受教育者的成长,而且是民族素质提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