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华图

首页 > 吉林华图各分部备考文章专栏 > 敦化华图

教师招聘备考技巧: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敦化华图 | 2021-05-31 09:56

收藏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和谐统一、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二)认知发展正常

  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如果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属于低下的。因此,在幼儿期要尽量让幼儿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

  (三)情绪积极向上

  积极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协调性。儿童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幸福,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是有心理障碍了。不良情绪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儿童产生种种行为问题。

  (四)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玩的经验;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努力协调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以维持幼儿的心理健康。(五)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热情勇敢、自信主动、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则表现出冷漠自私、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行为。

  (六)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幼儿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